辽宁沈阳:推动电力装备企业攻克重点技术 力争2023年实现2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_行业新闻_乐鱼网官方网址是多少|乐鱼官网app在线登录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辽宁沈阳:推动电力装备企业攻克重点技术 力争2023年实现2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首页 > 乐鱼官网app登录 > 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 2024-01-11 15:27:23    作者: 行业新闻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9月20日,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沈阳市高端装备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文件提出,推动电力装备企业攻克重点技术,力争2023年实现2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2024年实现3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2025年实现实现4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

  实施路径:围绕电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产业自立自强。

  一是全力实现技术突破。依托电力装备行业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技术和关键环节开展攻关,突破直流工程用低噪音换流变压器关键技术、大型变压器智能感知监测系统技术、特高压直流套管用国产环氧树脂配方体系研发和浇注固化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升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

  二是建设完善创新平台。逐步提升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变压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能源变压器评定中心等国家级专业方面技术平台服务能力,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小型化等电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企业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支持重大科技攻关、产品迭代和技术进步,提升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鼓励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动我市电力装备企业与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中国电科院等国内外行业内知名院所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坚持走产、学、研、用结合开放式发展之路,通过“揭榜挂帅”等支持方式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多方共赢、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公开征集《沈阳市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推进沈阳高端装备(含机器人)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结合我市实际,我局起草了《沈阳市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10月22日前,以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反馈。

  为推进沈阳高端装备(含机器人)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结合沈阳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突出创新驱动、主体培育、数字化转型、强链补链延链、平台提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安全、自主、可控”为导向,着力构建完备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努力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高端装备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成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2023年,以项目为平台、以产业链为抓手,推进传统装备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打造沈鼓集团、三一重装百亿级企业,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190亿元,增速达到8.6%。

  2024年,传统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分别实现向成套化、跨越式发展,力争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330亿元,同比增长11.7%。

  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效益、自主创新、企业实力和集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力争创建国家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增速12.7%。

  工作目标:滚动推进19个重大技术产品及关键技术研发,2023年完成年产150万吨乙烯三机等7个项目(技术)研制应用;2024年完成大型压缩空气储能装置压缩机等7个项目(技术)研制应用;2025年完成CCUS装置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组等5个项目(技术)研制应用。

  实施路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产业自立自强。

  一是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完善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离心压缩机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组建流体机械领域知识产权联盟、流体机械产学研联盟等跨领域、跨所有制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研发创新体系,构建新型、高效校企合作模式。

  二是支持开展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协同创新。通过“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夯实自主创新基础;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首次研制应用,积极推荐企业申报重大装备指导目录,指导并增强企业运用政策能力。重点突破大功率空气储能装置用压缩机关键技术、超高压往复机关键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拓宽产品在储能、储气、光伏等领域的应用。

  政策保障:《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沈科发〔2023〕9号)、《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1〕101号)。

  工作目标:支持头部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之路,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加快项目投产达产。产值年均增长5%,2023年通用机械装备产业规模达到380亿元,2024年达到400亿元,2025年达到420亿元。

  一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助力产业做大做强。深化企业包保、项目包保工作,及时解决企业面临问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头部企业持续打造链式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投资补助政策牵引,推进一批产业化项目投产达产。

  二是支持企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模式。鼓励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加大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改造更新,争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

  三是引导企业增强影响力。依托辽洽会、制博会等活动推广老字号品牌,利用《沈阳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支持通用机械行业优势企业参加各大综合、专业展会,扩大知名度。

  政策保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辽宁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若干举措的通知》(沈政发〔2022〕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2〕16号)。

  工作目标:以健全产业链、延伸产业链为目标,加快产业聚集,打造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区。2023年开展园区推介,引进外埠产业链项目,2024年4个产业链建设项目投达产,2025年整零共同体平台打造完成。

  实施路径:围绕营造通用机械产业聚集,发挥金融、人才等部门保障合力,形成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一是打造头部企业配套园区。通过引进外部优秀供应商、培育本地供应商、提升控制系统产业化能力和启动重大建设项目四个方向构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全链条、现代化产业园区。

  二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协调作用,有针对性的搭建企-企产品配套对接会、银-企融资需求对接会、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三是创造育才用才留才良好环境。实施高精尖科技优才等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在研发经费、住房、高端人才子女就学等方面创造拴心留人环境;培育本地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主要领导带头创新。

  政策保障:《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沈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2〕88 号)。

  主要目标: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产业链2023年实现2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2024年实现3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2025年实现4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

  实施路径:围绕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和合作技术攻关活动。

  一是加强技术突破。针对产业基础技术和基础工艺,重点围绕大型烧结球团成套装备工艺技术、大型带式焙烧机设计技术、大型砂石骨料生产成套工艺技术、散料工程成套工艺技术、无人化智能掘进成套设备技术等开展技术攻关。

  二是建设完善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大型矿物粉磨成套装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深入发掘性能检测、工艺实验、理化分析、综合测试能力,在试验研究、新产品新工艺推广等方面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与沈阳工业大学、沈阳露天采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开展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加强与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深入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和产品研发。北方重工加强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展偏心辊式破碎机技术研究。

  政策保障:《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沈科发〔2023〕9号)。

  主要目标:2023年,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产业链力争实现产值365亿元,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家以上。2024年,力争实现产值390亿元,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家以上。2025年,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产业链争实现产值410亿元,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

  实施路径: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头部企业建设、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专人推进,及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梳理相关问题,落实推进措施,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重点推进掘进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纯水液压支架研发及产业化、新能源矿用车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头部企业建设。重点发展智能综采、大吨位宽体车和无人驾驶电动宽体车等煤机装备,在百亿规模基础上保持上升势头,加快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重点发展大型矿山装备、隧道工程装备、大型砂石骨料生产线、散料输送和装卸装备等重矿装备,恢复行业内影响力。开展与央企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实力。推进高速快捷型铁路货车、新型地铁轻轨用长钢轨换轨车组、沈信公司铁路信号系统设备等轨道交通装备研制,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力。

  三是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头部企业优势作用,带动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培育中小企业突出主业,加快进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列,与头部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持续完善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政策保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辽宁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若干举措的通知》(沈政发〔2022〕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2〕16号)。

  主要目标:2023年底,重矿机械配套产业园完成规划整理,具备招商引资条件。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1个百分点。2024年底,开展产业园招商引资,招引配套目标企业入驻。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2个百分点。2025年底,产业园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3个百分点。

  实施路径:围绕提升头部企业配套水平,深入开展行业企业配套对接活动。围绕推动重点园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全程跟踪推进活动。

  一是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水平。以主机企业为牵引,通过整机配套方式聚集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为头部企业开展产品配套。组织我市及周边城市相关配套企业进行对接,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水平,加快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二是加快重点配套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重矿机械配套园建设,实施园区建设、配套企业招引、规模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实现关键零部件配套聚集效应,打造头部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整零”共同体。

  三是完善人才环境。支持企业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助力企业发展。积极搭建校企交流平台,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良好对接,针对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目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化替代目标,2023年,完成高精度桥式五轴加工中心等5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及产业化应用;2024年,完成高精度龙门多主轴头五面加工中心等7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及产业化应用;2025年,完成大型钛合金翻板五轴加工中心等10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及产业化应用。

  实施路径:以高水平产学研创新平台为依托,实施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和关键功能部件技术攻关工程,满足国家战略和重点项目需求。

  一是推进关键功能部件攻关研制。依托骨干企业,推进五轴头部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国产中大型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五轴头严重依赖进口局面;推进基于国产芯片的新一代智能型数控系统开发,提高系统响应效率,满足重点领域国产系统配套应用需求。

  二是推进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聚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目标,支持头部企业牵头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协同平台,突破共性技术,加速成果转化,高标准建设省工业母机创新中心,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行业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依托辽宁沈阳机床高档数控机床产学研联盟等力量,凝聚创新动力,汇聚创新人才,围绕叶片五轴加工中心热误差建模及补偿、高性能叶片五轴加工中心研制等关键技术,推进联盟内部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以“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形式组织重大项目攻关,破解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卡脖子”难题。

  政策保障:《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沈科发〔2023〕9号)。

  主要目标:聚焦传统企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目标,2023年,完成1条自动化柔性加工生产线改造升级,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2024年,完成2条自动化柔性加工生产线改造升级,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2025年,完成3条自动化柔性加工生产线改造升级,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实施路径:以企业基础能力提升为重点,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和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做大数控机床产业规模。

  一是推进基础制造能力提档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推动重点企业实施关键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生产管理系统升级迭代,补齐基础加工装配能力和车间数字化管理短板,实现加工精度和装配效率跨越式提升。

  二是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支撑格局。围绕创新型、成长型功能部件配套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三层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强化企业贷款贴息、技改补助和称号奖励等政策引导,培育壮大“专精特新”配套企业数量规模,打造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多点支撑的沈阳市机床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开辟特种机床领域新赛道。依托沈阳工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高校院所,加快辽宁省特种机床产业研究院建设,在激光切割、3D打印、表面清洗等非标领域补强机床产业发展链条,推进形成新的机床产业增长极。

  政策保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辽宁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若干举措的通知》(沈政发〔2022〕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2〕16号)。

  主要目标:聚焦提升产业生态支撑力及重点领域场景应用目标,打造国家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2023年,沈阳机床配套产业园完成铸造清洁化生态建设,3台(套)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场景应用;2024年,沈阳机床配套产业园完成智能制造执行端精密部件项目建设,5台(套)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场景应用;2025年,沈阳机床配套产业园完成装备数字化创新研发基地项目建设,10台(套)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场景应用。

  实施路径:以“三生融合”理念为遵循,实施机床产业生态建设及关键领域场景应用工程,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聚合大连高档五轴数控机床及数控功能部件、阜新铸造加工等基础优势,打造国家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整零协同产业园区。聚焦头部企业配套链断点、弱点开展链式招商,深化央地、军地项目合作,促进外埠配套企业及成果转化项目向配套园区加速聚集,同时推进整机企业与零部件配套企业在研发制造、成本管控、产品运维以及管理创新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合力打造沈阳机床配套产业园,形成较为完备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本地供给体系。

  二是提升产业政策服务效能。持续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应用和保险运行机制,提振国产化设备首次市场应用信心,保障关键领域重大装备安全可控。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放大器”效应,积极推荐优质项目纳入国家工业母机发展基金投资项目培育清单,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开展精准银企对接,破解关键期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三是扩大关键领域市场应用。积极搭建用户企业和制造企业供需对接、结对攻关合作机制,以用户需求带动主机与零部件迭代升级,加速实施国产化应用替代,破解“三航两机”、新能源汽车、船舶、高铁、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典型应用场景所需高档数控机床“卡脖子”风险。

  四是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央地联动、地区协作工作机制,融合沈阳、大连、阜新等地工业母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优质资源,以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为依托,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集群功能区差异化布局,打造特色突出、错位合作、功能互补的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政策保障:《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1〕101号)。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市委军民融合办,盛京金控,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工作目标:推动电力装备企业攻克重点技术,力争2023年实现2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2024年实现3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2025年实现实现4项以上重点技术突破。

  实施路径:围绕电力装备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产业自立自强。

  一是全力实现技术突破。依托电力装备行业重点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基础技术和关键环节开展攻关,突破直流工程用低噪音换流变压器关键技术、大型变压器智能感知监测系统技术、特高压直流套管用国产环氧树脂配方体系研发和浇注固化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升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

  二是建设完善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变压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能源变压器评定中心等国家级专业技术平台服务能力,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小型化等电力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支持重大科学技术攻关、产品迭代和技术进步,提升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鼓励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动我市电力装备企业与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中国电科院等国内外行业内知名院所保持密切合作伙伴关系,坚持走产、学、研、用结合开放式发展之路,通过“揭榜挂帅”等支持方式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多方共赢、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

  政策保障:《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沈科发〔2023〕9号)。

  工作目标:推动我市电力装备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260亿元,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以上;2024年产值力争达到320亿元,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2025年产值力争达到390亿元,累计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以上。

  实施路径:围绕提升我市电力装备企业竞争力,开展实施电力装备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产业发展方向,以项目为抓手,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补齐补强短板,推进电力装备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推进特高压套管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特高压变电技术工程检测中心、电热储能炉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智能化方面,重点推动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智能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提升设备加工精度、运转效率和质量稳定性。绿色化方面,重点推动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发挥产业链核心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核心,推动企业纳入绿色制造企业培育库,确立企业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三是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支持头部企业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我市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同时鼓励我市电力装备中小企业围绕细分领域做深做精主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健全优质电力装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政策保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辽宁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若干举措的通知》(沈政发〔2022〕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2〕16号)。

  工作目标:不断完善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生态,园区承载能力逐步提升。2023年变压器配套园一期竣工投产。2024年变压器配套园二期完成部分主体施工。2025年变压器配套园二期竣工。

  实施路径:围绕完善我市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生态,开展实施电力装备产业生态提升工程。

  一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重点推进变压器配套园建设,引进变压器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三生融合”的创新型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项目分两期建设,2023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2025年完成项目二期建设。

  二是搭建企业合作平台。依托头部企业梳理产业链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撮合作用,有针对性的搭建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对接会、融资需求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三是完善人才环境。在我市电力装备企业与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搭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等基础上鼓励我市电力装备企业与更多国内院校建立委托培养等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领域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企业覆盖率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比达到5%以上,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机器人协同创新体系。

  实施路径: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方式,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突破核心技术。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器人智能感知、定位与导航、自主行为规划、智能人机交互等共性关键技术。布局前沿技术,面向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

  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建设、机器人产品认证制度。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鼓励有能力的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团体、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三是加强成果转化。整合我市机器人领域科研力量,加大机器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畅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创新成果转化方式。

  政策保障:《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沈科发〔2023〕9号)。

  工作目标:2023年实现产值130亿元,2024年力争实现产值160亿元,2025年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强化头部企业优势。

  实施路径:发挥我市机器人产业基础优势,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现我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实现跃升。

  一是加强头部企业培育。推动机器人头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引导主机企业整合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链资源,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等形式,加快成长为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优、发展效益好的优秀领军企业。

  二是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合作、抱团发展,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加速企业群体壮大。

  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器人领域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方向引导、信息收集、对接促进等工作,争取转化一批机器人领域优质项目。聚焦产业发展方向,以项目为抓手,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补齐补强短板,推进机器人产业提升发展。

  政策保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辽宁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若干举措的通知》(沈政发〔2022〕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沈工信发〔2022〕16号)。

  工作目标:合理规划布局,到2025年,形成2个机器人产业特色园区。产业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器人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优势,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实现专业技术和应用技术双突破,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推动重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开展机器人产品及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技术咨询、合作交流、信息服务、设备共享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加大对机器人领域人才的奖励力度,全面落实人才贡献专项奖励、急需紧缺人才奖励、博士后补贴、优秀工程师奖励等各项人才政策,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助力机器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落实“兴沈英才计划”各项政策实施细则,为产业发展吸引聚集高水平创新人才。

  三是提升产业承载力,规划合理区域布局,引导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聚,鼓励各区、县大力发展创新能力强、产业环境好的特色机器人产业园区,重点依托浑南区打造以“一园四基地”为核心的浑南机器人科技产业园,依托大东区打造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通过产业协同合作形成创新体系,实现集群有效合作和协同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月2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益华,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向良,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国君,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忠军参加会见。

  12月28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总结回顾集团公司2023年工作,谋划部署2024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3年12月2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一核引领: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湖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支持长沙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8日,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分布式储能工程总承包(EPC)国内公开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为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的综合用能服务配套工程,根据园区主体建设要求分期建设。本项目拟在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内建设一套2.2MW/4.4

  为落实《环保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部署,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供给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原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公告2023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19日,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中山市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一)新能源装备。1.风能装备:重点发展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电场设施等关键设备,以及海上风电起重、运输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7日,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我市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引导核心企业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太阳能光伏、新型电力装备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11日,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工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面向重点产业链,加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现状分析、改造需求梳理,编制“一链一策”提升方案。依托已建成的新能源汽车(核

  一、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开展情况(一)严格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情况。一是认真落实政府定价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制定印发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领域、水电气暖公用企业、口岸等重点领域收费行为进行检查,重点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不按规定明码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发电设备产量累计超过6亿千瓦,从1994年起连续入选ENR全球250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之列。根据工作需要和相关制度规定,就两家子企业总经理岗位面

  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多项重点任务,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详情如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发函〔2023〕243号)要求,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了184个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拟对美利林钒钛新材料股份公司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作出审批意见。建设地点: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区建设单位:美利林钒钛新材料股份公司项目概况:项目建设1座220kV变电站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079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220kV主变压器:终期

  中国首次完成高海拔地区光谱类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电科院获悉,该院于8日成功完成“光谱类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误差及稳定性环境影响特性试验”,该试验是中国首次在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进行的该类在线监测装置的特性试验,试验结果可有效解决在高海拔环境下,光谱类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可靠性差和现场运维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3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全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聚焦光伏材料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大力推进“光伏+”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光储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2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了500千伏喜平变扩建第三台主变工程项目。项目详情如下:一、项目名称:500千伏喜平变扩建第三台主变工程项目。(项目代码:2311—530300—04—05—683157)二、建设地点曲靖市沾益区。三、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一)主变规模本期扩建1台10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3-2024年变电智能化物资类框架采购(公开招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3-2024年变电智能化物资类框架采购(公开招标)(招标编号:CG6),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招标人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招标项目所在地区:云南省一、项目信息1.1.项目名称:云南电网有限责

  1月8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关于煤矿智能化项目评估结果。详情如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煤矿智能化项目评估结果的公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豫政办〔2021〕1号)安排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河南省煤矿智能

  “10千伏古楼线东干渠开关跳闸FA动作,故障区间定位为图示位置,请查收并尽快处理。”2024年1月3日7时36分,国网安徽宣城供电公司配网运维人员计小荣手机上收到一条来自“配自移动主站”APP的推送信息,借助APP,计小荣和同事们快速高效地完成了这起10千伏故障处理。宣城市目前共有10千伏配电网架空线

  吉林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2日,长白山管委会发布关于印发《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力系统服务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布局一系列新能源电力增量项目和应用举措,因地制宜地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提升电力系统消

  2023年是生成式大模型爆发的元年,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快重塑多个行业。受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委托,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编制形成智能化转型实践白皮书(2023年),并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白皮书介绍了新时代各中央企业智能化转型典型做法,充分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3年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的公示。原文如下:关于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的公示根据《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通装函〔2023〕274号),现将拟入选的202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2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的公示。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第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的公示为贯彻落实八部委《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0〕283号),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组织遴选了71处煤矿作为全国首批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2016-2019  乐鱼网官方网址是多少|乐鱼官网app在线登录